滚动 资讯 国内 国际 军情 财经 娱乐 体育 文化 科技 房产 汽车 旅游
首页 > 滚动 > 正文

启信宝解码常州“新能源之都”,母公司合合信息启动港股上市征程

2025-08-20 14:03:40 今日热点网

近年来,常州这座传统工业名城在新能源领域一路“狂飙”,凭借亮眼成绩成为行业焦点。2024年,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,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,约占江苏省7/10,“新能源之都”的名片愈发闪亮。近日,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了《全国产业集群大全》常州篇报告,以详实数据深度解析了常州新能源产业崛起的密码。

报告显示,常州市域已培育42个产业集群,覆盖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纺织服装等多元行业。其中,新能源产业自2009年战略布局以来实现跨越式增长,跻身全国第一梯队,产业集聚度跃居全国第三,仅次于上海、深圳。这种深度集群化的发展模式,在溧阳动力电池、金坛能源电子、新北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的带动下,构建起完整的“发电-储能-输送-应用”闭环生态。

(常州市产业集群分布图)

新能源产业的地理集聚为常州带来了显著优势。在“溧阳-金坛”50公里半径内,有8家注册资本超20亿元的电池巨头,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中有三家都在常州设立核心基地。这种高度集中的布局促进了技术与供应链优化,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,有效降低了研发与制造成本。

产业链完整性是常州新能源的另一核心竞争力。目前,常州已形成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(含电池)两条规模均超千亿的核心细分产业链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4351家企业,产业密度居全国首位,动力电池细分领域几乎完整覆盖从电池原材料、电池单体到电池系统的全链条环节,正极、负极、隔膜、电解液四大关键原材料均实现本地供应,相关企业数量达112家。光伏产业链上集聚企业3408家,产业规模近全国1/10,整体格局均衡稳定,有力牵引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增长。

(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)

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,还催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,机器人产业便是典型代表。截至2025年7月,常州市汇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逾2271家,过去4年新增发明专利超1.2万。常州在机械结构制造环节构建核心竞争力,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。机器人产业势能高度聚集于武进区,相关企业数达909家,占全市产业链的40%以上。武进区通过发挥新能源汽车整机制造优势,在全球机器人龙头安川电机,以及国内协作机器人第一梯队的节卡等龙头企业带动下,建立起紧密的产业链协作体系。而且,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在供应链上高度协同,推进武进高新区形成“4小时产业圈”,大幅压缩物流仓储成本。

(常州机器人产业链图谱)

依托丰富的企业大数据,启信宝已构建出包含超过300条全景产业链、3000条细分产业链、22000个产业集群的产业数据库,覆盖全国重点产业和2800多个区县的特色产业。未来,启信宝将持续推出《全国产业集群大全》城市篇系列报告,为银行、政府单位、研究机构等提供坚实可靠的决策支持与分析基础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启信宝母公司合合信息已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。此次募资主要用于国际化业务拓展,涵盖AI前沿基础技术和产品研发、C端及B端产品全球运营及销售、把握战略合作与投资并购机遇、构建全球化人才体系等。


相关文章